在日前举办的“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师生论道”活动中,化学专业博士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储昭辉与大家分享了“一个基因、两种功能、三重奖励“为题,与在座博士生们分享了他学习与科研创新体会。
他说,首先,要以导师为友。和导师建立师友的关系,导师不仅是老师,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,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和导师商量,导师往往从更广泛的领域、用更高深的眼光看待问题,建立联系性,因此他们给予的指导常为画龙点睛之笔,更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。和朋友倾谈,双方可以各抒己见,甚至为一个问题争辩的面红耳赤,最终为解决问题寻找到平衡点,这才是良师益友得以体现的最佳方式。
其次,要以兴趣为师。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,但它可以后天培养,一旦你选定一个或许不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后,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真正的从心底去接纳它,并且付诸于行动,从学习和接触中慢慢地培养,因为了解,才会爱上,这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当然,其间你需要有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,有付出一定就会有回报,不管回报多少,只要持之以恒的付出,你会发现兴趣之于自己似乎已经不可分割,真正从内心里因为对它的了解而兴奋,从而激发了更强的动力继续探索下去。在你为了既定的目标奋斗,甚至有时候因之“头破血流”时,就需要冷静,思索下一步的方向,学会变通,科研正是要不断的探求新变化,循着新变化而发展更新,这才是“与时俱进”。
第三,要与激情相伴。你需要不断的向实验倾注热情,时间虽然可以慢慢磨灭人的耐性和激情,但是只要你真挚的热爱它,那么这种不停探索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心理就会促使你走下去,并且是激动地走下去,这就是人的本性——猎奇心理的良好作用。
第四,要做到关注前沿广读文章。要广泛深入的查找阅读相关领域文献,尤其多读外文文献,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,强迫自己每天都要接触文献、接触英语,对大脑进行知识武装,而且要及时做读书笔记,最初只是填鸭式的阅读,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,你的知识库已经足够丰富,现在就需要学会整合,将别人的研究与自己的比较联系,吸取中间的精华来指导自己方案的科学化和有效化,并且多观察分析别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,他是怎样解决的,同时你也要锻炼自己挖掘新思路,提出新问题,最终给自己的研究找寻创新点和突破口。
第五,要做到甘于寂寞本分做事。研究的过程有时候是枯燥的,要摆正心态,本本分分做事,做一行爱一行,既然选择了做研究,就要学会承受其带来的各种挑战,工作中的寂寞、误解都不应该成为阻挡自己前行的绊脚石,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静下心,心静脑清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,无需太在意行程中偶尔的诱惑,带着欣赏的心态,而不要太过祈求,一些无谓的事物只会更加扰乱清净,所以一定要怀着一颗明镜般的心,沉稳的在科研工作之路一直走下去。